記得開幕之後去吃,還寫了這篇網誌
うまい的Oomy咖啡
那年過完年那陣子,我都會趁下班的時間在臺北散步 (減肥)
所以他開幕沒幾天,我就知道古亭國小旁邊開了一間標榜 "自家發酵麵包+自家烘焙咖啡" 的小小咖啡店
因為跟那個時候我心裡預想的咖啡店雛型很相近
所以對這間店特別關注,去光臨了,也買過幾次麵包
當時一切都才剛起步
身為一個觀察者,實在很好奇這樣充滿理想的小店,究竟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咖啡店市場裡存活多久?
雖然我加了店主大姐FB,但畢竟我也沒有創業的經驗,無法給她有建設性的建議,古亭也不順路…只能偶爾經過的時候進去買個麵包
然後今年就發現他收攤了@@
我跟大仔討論過他們收攤的原因
他們店面不大,門口放著烘豆機,店內勉強擠了約二十個座位,大多在閣樓上
一樓有一半隔給了廚房,廚房裡有烤箱、做麵包用的工作檯
有沒有發酵箱或是其他廚具設備我不清楚
剩下的那一半的空間,又有2/3給了咖啡機、冰箱、麵包架
最後只能放六個座位
往閣樓的樓梯很陡,有點危險
閣樓的高度也不足,稍微高一點的人必須低著頭或弓著身子走路
因為平常不進去不會看到裡面有閣樓,只會看到六個座位
大概路人也不大會想到要進去喝咖啡
那麼客人要買甚麼?
一樓店門口旁邊放的是麵包架
上面陳列了師父手工製作、自家酵母的麵包
我吃過,他的確是天然酵母、不加香精的手工麵包
但是對於吃慣外面麵包店的香噴噴麵包的一般人來說,他們的麵包不算好吃
而且因為手工製作、又自己培養酵母,也自己烤麵包自己發麵
還加上他們也自己烘豆子
他們花在電費、時間成本上的費用相當高
導致他們的麵包賣得不便宜
(今天才跟老媽討論,為什麼手工蛋糕八吋可以賣1200的話題)
當麵包不便宜、又不是那麼好吃的時候,自然麵包就賣不出去了
就算你是貨真價實的自家酵母,一般消費者根本不領情
你花下去的成本幾乎很難回收
另外雖然他們有烘豆子,卻沒有賣豆子
他們烘的豆量僅供自己店內使用
但是他們的座位不夠舒適、麵包不好吃、老實說咖啡也不是那麼好喝
幾個月下來別說賺錢了,不知道都賠了幾年的老本下去了
我光是想像就覺得很難撐下去
那麼要如何改善?
我想,現在在這邊講這些都是馬後炮了
但我的想法是,第一,那個地點在小學旁,早上是菜市場的入口邊
附近經過的大多是婆婆媽媽
婆婆媽媽會喜歡的咖啡店也許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一樓只有六個座位,而閣樓要上去對於年紀稍長的太太來說並不方便
這樣他就少了吸引早上客群光臨的點了
中午小學放學、市場中午也差不多午餐時間過後就沒有人潮了
預估下午是客人最少的時段
雖然離師大路很近,但師大路商圈的人潮在中午不大會往古亭國小的方向走
就算他算是在師大跟台大的中間,但是離哪邊都不算近
所以就算學生空堂可以經過,卻也因為店裡座位少、在市場旁邊
不大能吸引學生進去 (在市場旁邊的咖啡廳...好像哪裡怪怪的)
去了我也不覺得那個店內環境會讓人想久坐
看來店內消費已經不行了,那就只能看看外帶了
傍晚到晚上的時段,附近因為師大路商圈的熱絡而有了人潮
從公館這邊走路去師大路的人不少
這些人裡面包括了學生、上班族
而上班族又是比較具有消費能力的一群
但是怎樣能讓上班族能在下班的時候經過會想進去消費?
以人潮動向來說,往師大路方向,不是去逛街就是去坐捷運
不管是逛街還是坐捷運,都不會有停下來消費的動機
原本賣麵包是個很好的主意,路過的客人可以因為麵包看起來很好吃而買回家當隔天早餐
卻因為口味跟價格而失去了賣點
後來他們有開始賣餐點
那個時候我很少去那裏,以廚房設置來看,應該是用料理包吧
不過看來也沒有甚麼幫助,因為最後還是收了
我的話應該會在早上賣外帶早餐+咖啡
中午以後就賣甜點輕食+咖啡,以外帶為主
雞肋的閣樓就不要了,也不要隔大半店面給麵包烤箱,做麵包就讓給專業的
對咖啡店來說,烘焙麵包實在太費時費精力了
店內挑高點、座位舒適寬敞點,讓客人坐下也不會感覺侷促
有烘豆的話,對自己有自信點可以賣固定烘焙深度的豆子
那個店面很小,實在不適合同時做這麼多事情
創業真的很難,有很多事情需要周詳考慮,有很多時候需要一股衝勁
我是想比較多的人,雖然開咖啡店本來就是一個太有夢想的創業,而且真正成功的寥寥無幾
但我還是希望將來有一天,我會是成功的那個
Oomy的大姊,對不起我只能在這邊嘴砲
希望店收了以後妳沒有太低潮
如果妳還想東山再起,可以來找我XDDDDD
他們店面不大,門口放著烘豆機,店內勉強擠了約二十個座位,大多在閣樓上
一樓有一半隔給了廚房,廚房裡有烤箱、做麵包用的工作檯
有沒有發酵箱或是其他廚具設備我不清楚
剩下的那一半的空間,又有2/3給了咖啡機、冰箱、麵包架
最後只能放六個座位
往閣樓的樓梯很陡,有點危險
閣樓的高度也不足,稍微高一點的人必須低著頭或弓著身子走路
因為平常不進去不會看到裡面有閣樓,只會看到六個座位
大概路人也不大會想到要進去喝咖啡
那麼客人要買甚麼?
一樓店門口旁邊放的是麵包架
上面陳列了師父手工製作、自家酵母的麵包
我吃過,他的確是天然酵母、不加香精的手工麵包
但是對於吃慣外面麵包店的香噴噴麵包的一般人來說,他們的麵包不算好吃
而且因為手工製作、又自己培養酵母,也自己烤麵包自己發麵
還加上他們也自己烘豆子
他們花在電費、時間成本上的費用相當高
導致他們的麵包賣得不便宜
(今天才跟老媽討論,為什麼手工蛋糕八吋可以賣1200的話題)
當麵包不便宜、又不是那麼好吃的時候,自然麵包就賣不出去了
就算你是貨真價實的自家酵母,一般消費者根本不領情
你花下去的成本幾乎很難回收
另外雖然他們有烘豆子,卻沒有賣豆子
他們烘的豆量僅供自己店內使用
但是他們的座位不夠舒適、麵包不好吃、老實說咖啡也不是那麼好喝
幾個月下來別說賺錢了,不知道都賠了幾年的老本下去了
我光是想像就覺得很難撐下去
那麼要如何改善?
我想,現在在這邊講這些都是馬後炮了
但我的想法是,第一,那個地點在小學旁,早上是菜市場的入口邊
附近經過的大多是婆婆媽媽
婆婆媽媽會喜歡的咖啡店也許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一樓只有六個座位,而閣樓要上去對於年紀稍長的太太來說並不方便
這樣他就少了吸引早上客群光臨的點了
中午小學放學、市場中午也差不多午餐時間過後就沒有人潮了
預估下午是客人最少的時段
雖然離師大路很近,但師大路商圈的人潮在中午不大會往古亭國小的方向走
就算他算是在師大跟台大的中間,但是離哪邊都不算近
所以就算學生空堂可以經過,卻也因為店裡座位少、在市場旁邊
不大能吸引學生進去 (在市場旁邊的咖啡廳...好像哪裡怪怪的)
去了我也不覺得那個店內環境會讓人想久坐
看來店內消費已經不行了,那就只能看看外帶了
傍晚到晚上的時段,附近因為師大路商圈的熱絡而有了人潮
從公館這邊走路去師大路的人不少
這些人裡面包括了學生、上班族
而上班族又是比較具有消費能力的一群
但是怎樣能讓上班族能在下班的時候經過會想進去消費?
以人潮動向來說,往師大路方向,不是去逛街就是去坐捷運
不管是逛街還是坐捷運,都不會有停下來消費的動機
原本賣麵包是個很好的主意,路過的客人可以因為麵包看起來很好吃而買回家當隔天早餐
卻因為口味跟價格而失去了賣點
後來他們有開始賣餐點
那個時候我很少去那裏,以廚房設置來看,應該是用料理包吧
不過看來也沒有甚麼幫助,因為最後還是收了
我的話應該會在早上賣外帶早餐+咖啡
中午以後就賣甜點輕食+咖啡,以外帶為主
雞肋的閣樓就不要了,也不要隔大半店面給麵包烤箱,做麵包就讓給專業的
對咖啡店來說,烘焙麵包實在太費時費精力了
店內挑高點、座位舒適寬敞點,讓客人坐下也不會感覺侷促
有烘豆的話,對自己有自信點可以賣固定烘焙深度的豆子
那個店面很小,實在不適合同時做這麼多事情
創業真的很難,有很多事情需要周詳考慮,有很多時候需要一股衝勁
我是想比較多的人,雖然開咖啡店本來就是一個太有夢想的創業,而且真正成功的寥寥無幾
但我還是希望將來有一天,我會是成功的那個
Oomy的大姊,對不起我只能在這邊嘴砲
希望店收了以後妳沒有太低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請勿留下具有色情暴力性質及廣告內文